打开华鹿商城
首页 > 文史科普 > 鹿史钩沉

鹿:历史与文化的灵动印记 — 鹿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影响(之一)

发布时间:2025-07-31 来源: 字号【 浏览量:15

前言:

鹿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,为此本刊将从皇家苑囿到万家牧养、从朝堂隐喻到战场筹谋、从礼俗风尚到日常印记等角度描述鹿对养殖产业、政治军事、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。

在悠悠时光长河中,鹿的进化史如同一部雄浑史诗。约5000万年前,古偶蹄兽开启鹿类起源。它身形小巧,于森林觅嫩叶、果实为生。渐新世时,祖先分化,原鹿四肢修长,适应草原林地。中新世鹿类多样,角开始登场,为求偶竞争添“利器”。上新世鹿类遍布全球,现代鹿祖先初现。更新世气候多变,驯鹿等进化出御寒特征,部分大型鹿种却灭绝。自商周以来,鹿科家族以独特的身姿影响着中国社会、经济、文化的发展。

养殖产业:从皇家苑囿到万家牧养

自商周伊始,鹿便悄然踏入华夏大地的养殖历史长河,自此开启了一段漫长且意义非凡的历程。回溯至殷商时期,殷纣王倾举国之力,筑起一座规模宏大、气势巍峨的鹿苑。这座鹿苑 “大三里,高千尺”,宛如一座神秘的自然王国,圈养着无数珍奇异兽,其中鹿的身影尤为灵动。彼时,鹿苑不仅是动物的栖息地,更是王室彰显尊贵与财富的象征。

时光流转至春秋战国,社会变革风起云涌,养鹿业也在这股浪潮中初露规模化端倪。《诗经》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,其中“王在灵囿,麋鹿攸伏”的生动描绘,恰似一幅细腻的画卷,将当时君王置身灵囿,麋鹿悠然栖息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。这无疑是养鹿规模化的最早写照,让后人得以一窥那个时代鹿在人类生活中的独特地位。

岁月悠悠,到了晋代,位于东北大地的双阳地区,已然有了梅花鹿文化的深厚沉淀。在晋武帝太康九年,夫余国仗着自身势力,威胁邑娄族雅达澜水部,蛮横地提出“美女十人,梅花鹿两对”作为贡品的无理要求。这一历史事件,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双阳的梅花鹿已颇具声名,成为各方觊觎的珍贵资源,也为双阳后续成为梅花鹿养殖胜地埋下了历史的伏笔。

任然的时光,把唐朝推上了一个繁荣昌盛、文化多元的时代,养鹿的范围四处绽放,变得相当广阔。唐・樊绰所著的《蛮书・云南管内产物》记载:“傍西洱河诸山皆有鹿,…… 南诏养鹿处,要则取之”。这寥寥数语,就勾勒出当时云南地区鹿群遍布、养鹿盛行的景象。而到了五代时期,史书又有“养鹿刺血和酒而饮”的记载,这不仅展现了当时人们对鹿的利用方式更为多样,也反映出鹿在饮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进一步凸显。

清朝,在吉林的双阳、东丰以及辽宁的西丰等地,圈养梅花鹿的风气悄然兴起。不过,这一时期的圈养多是为了满足权贵阶层游乐的需求,或是作为向朝廷进贡的珍品,以及为士兵演习提供训练对象。这些鹿苑犹如权贵们的专属乐园,普通百姓难以企及。直到 1725 年左右的清雍正初期,因鹿源匮乏,无鹿可贡,迫使猎民转变方式,开始捕鹿养育。自此,真正意义上的百姓家庭养鹿时代拉开帷幕。从此,鹿养殖不再局限于权贵阶层,逐渐走进千家万户,为养鹿业的广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养鹿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。吉林和辽宁两省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,率先兴起了一定规模的养殖场。尤其在吉林省的双阳、东丰和辉南等地,十几处国营专业鹿场相继建立,开启了专业养鹿的新阶段。当时,全国鹿存栏量仅2000多只,但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。随后,黑龙江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新疆等地纷纷效仿,专业鹿场在各地闪耀。饲养的品种也日益丰富,梅花鹿、马鹿、水鹿和白唇鹿等不同种类的鹿,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。

在养鹿业的发展进程中,并非一帆风顺,而是历经了高峰与低谷的起伏。1963 年,由于国民经济陷入困难时期,我国养鹿业遭遇了第一个寒冬,大批新生仔鹿被淘汰,甚至有的放鹿归山。然而,坚韧的养鹿人并未被困难击退,在持续三年的低迷后,养鹿业开始缓慢复苏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,我国鹿存栏量迅速增长到10万只,相较建国初期增长了50倍,形成了第一个养鹿高峰期。

紧接着,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,全国鹿存栏量再度攀升,达到 20 万只。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振兴,养鹿业更是如日中天。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,全国各地国营鹿场多达上百个,鹿存栏量飙升至30万只,迎来了养鹿业的第二次高峰。但随着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,国营鹿场经济体制独立化,因自身经营机制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纷纷陷入困境,我国养鹿业也随之出现第二个低谷。幸运的是,各地个体私营养鹿场适时出现,为养鹿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,促使我国养鹿业迎来第三次复苏。

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以双阳梅花鹿为代表的鹿种培养、繁殖、育种、防病、加工 、饲养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明显进展。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,全国鹿存栏量达 40 万只,年产鹿茸近 100 吨,以鹿茸为原料的各种药品和食品不下七八百种。鹿场经营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由原来单一的国营鹿场,发展为一大批由集体、个人、合资、合作经营组成的多种形式共存的繁荣局面。

如今,我国养鹿业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,呈现出专业化、系统化、规模化、科学化的全新发展格局,正稳步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。

(文/赵国强 长春科技学院教授,吉林特色旅游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)

扫码进入华鹿网官方小程序商城
首页 返回顶部
行业概况 鹿城风采 林深见鹿 文史科普 艺术文创 名优产品 精英访谈 主题策划 别有洞天 VR华鹿